新闻中心

以做好近郊乡村“双运营”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乡村新产业(75.360-0.39-0.51%)新业态。脱贫攻坚是“扶上马”,运营乡村就是再“送一程”,脱贫时送了好政策、好支部、好企业、好人才下乡,后面就是在有条件的乡村建立一个在党建统领下的“好乡村经营团队”。当前重庆已完成近万个行政村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089亿元,2023年上半年,巴南、沙坪坝、梁平、城口、垫江、武隆、石柱7个区县已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全市交易额3.48亿元。重庆近郊的乡村约占3万个,集体资产规模在百亿以上,如再加上社会资本的投入资产,总资产在千亿以上。如何盘活这千亿级的乡村沉睡资产,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构建新型城乡联动关系的产业链,获取经营产权与运营产业双重收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重庆近郊乡村为例,主城近郊乡村农业产业已经服务业化,无法获取类似东北与山东等地规模农业的经济效应,但山水资源环境优势突出,如何顺应这种趋势,结合近些年在乡村的基层实践,重庆将迎来乡村振兴的双运营时代,即集体运营产权、企业运营产业。

  做好“双运营”的第一步是围绕村庄核心资源进行项目市场化、产权清晰化与金融内置化的集成式策划。“集成策划”要结合市场需求、农村产权制度与金融供给制度进行编制,最大化发挥在地资源优势,对于整合区域与各村发展定位和实施路径要做出清单化的工作指导。如在谋划开州区赵家街道、璧山区八塘镇项目时,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在做策划时明确了以在地优势资源为核心的发展定位,联动本地粮油、春橙、园区等配套资源,串联教育、加工、电商、配送等产业链,形成一二三产联动的现代组织与经营体系,以产业运营为前置,构建了镇(街)与村级综合改革模式,以在地资源为核心,通过统组织、统资源、统服务,实现资产租金、合作红金、经营红利三个方面的收益。

  第二步是以镇街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构建党建统领、集体经济组织主导的全域资产与产业链组织体系。在镇、村、社(组)体系内部,通过在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设立房宅、土地、消费等合作部门,把集体产权整理清晰,把三级集体经营产权的基础做实,把项目落地的基础做好。比如璧山区八塘镇、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巴南区丰盛镇、北碚区金刀峡镇、开州区赵家街道都按上述模式组建了强村公司,在保障集体所有制与农民权益前提下,通过镇级强村公司整合镇(街)区域的多村集体资产,统一对接市场,提供品牌、农产品(6.690-0.03-0.45%)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其中有的强村公司年经营收入可以达到500万以上。以前的富村担心落后村拖后腿,对某些跨村项目的推进不愿表态,推动不积极,但通过强村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与利益调节,极大地激发了各个村庄的发展积极性。

  第三步是构建镇域范围由集体经济组织控股的村投/村服/强村公司为纽带的产权与产业运营体系。由强村公司代表组、村、镇街(乡)三级集体经济,面对市场提供产权与产业市场化服务,同时兼顾对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孵化项目与培训人才。强村公司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集体经济内部的资产统合平台,在守住集体所有制与农民利益前提下,为区级产权交易平台提供搜集产权信息、完善集体分配、整合分散资产、定价村内资产、规范收储手续等产权交易的前置服务,开展强村公司产权交易前置的服务业务,协助村集体经营产权增加收益。同时强村公司依托村内部整合资金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可提供产权按揭服务,降低市民、企业下乡成本。

  第四步是做好规划设计,完善园区、景区、社区、农区等多区项目的迭代运营。城市近郊乡村建设一定要有跨村联建、以点带面的系统思维,结合新业态、新场景,赋能传统一产,以运营乡村为前提,围绕新的田园社区、创业园区、乡村景区、新型农区等,实现项目用地合法化、市场化,这是做好“双运营”的重要保障。比如璧山区八塘镇云雾花涧·万亩彩色梯田的乡村振兴会客厅等园区类项目,以点带面,规划结合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的探索,赋能周边传统农区转型为新景区与社区;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英雄湾村以“多村联建法定规划+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助推英雄湾村新型田园社区、新型农业园区可持续经营,带动市民、企业、村民共创共享乡村新生活。开州区赵家街道、璧山区八塘镇、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巴南区丰盛镇等新型集体经济正在依托强村公司步入大城市近郊乡村的乡村振兴“双运营”阶段,围绕产权到产业经营,通过租赁、入股、联营、托管等多种合作方式,分享乡村资产整合后的项目全产业链与资产增值收益,走向全域要素组织化、全产业链组织化、全要素组织化的双运营时代。